九游娱乐平台-公司发开工红包唯独没给我,我没吭声,下班直接删掉所有同事微信

频道:法甲 日期: 浏览:9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明!你给我滚回来!现在!立刻!马上!"赵总的咆哮声透过电话传来,声音因为愤怒而颤抖。

李明看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十几个未接来电,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按下免提键,将手机随意扔在茶几上。

"求你了,李明!整个系统都崩了!客户数据全没了!股价跌了30%!你再不回来公司就完了!"电话里传来人事经理王姐近乎绝望的哭喊。

"关我什么事?"李明端起茶杯,语气平静得可怕。

"什么叫关你什么事?你是我们的技术总监啊!"

"我什么时候成技术总监了?"李明冷笑,"三天前你们不是还觉得我可有可无吗?"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下来。



01

春节假期的余韵还未完全散去,恒达科技大厦的办公室里却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忙碌。电梯间里员工们相互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办公桌上摆放着从家乡带回的土特产,整个公司洋溢着新年开工的热闹氛围。

李明推开技术部办公室的玻璃门,熟悉的服务器嗡鸣声瞬间包围了他。他习惯性地看了一眼监控屏幕,各项系统指标一切正常。作为公司的技术架构师,这已经成为他每天的例行检查。

"明哥,新年好!过年胖了没有?"小张从工位上抬起头,笑着打招呼。

"还好,你呢?看起来精神不错。"李明挤出一丝笑容回应,但内心深处却感受不到新年的喜悦。

上午十点半,当大家都沉浸在工作状态时,一阵手机提示音此起彼伏地响起。李明抬头看去,发现同事们都在兴奋地查看手机。

"哇,老板发开工红包了!"

"我抢到88块,好彩头!"

"我198,哈哈,今年发财!"

办公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纷纷在群里发表情包感谢老板。李明下意识地拿起手机,划开微信,点进公司群,却发现最新的消息还停留在昨天的工作安排上。



他皱了皱眉,退出群聊,重新进入,还是没有看到红包。奇怪,难道网络有问题?

"明哥,你抢到多少?"坐在旁边的小王转过头来问道。

"我...我好像没收到。"李明尴尬地笑了笑,"可能网络延迟了。"

小王愣了一下,表情变得有些不自然:"哦...那可能是系统问题吧。"

但李明从小王闪烁的眼神中读出了什么。他重新检查了一遍微信,群成员列表、聊天记录、红包记录...一切都显示正常,除了那个开工红包,确实没有发给他。

这不是网络问题,也不是系统故障。是故意的。

李明静静地放下手机,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工作,但心中却掀起了巨浪。

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整整五年,从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做到了技术架构师,负责着公司最核心的技术系统。无数个加班的夜晚,无数次紧急修复,无数个被打断的周末...

而现在,一个小小的开工红包,却像一把利刃,精准地刺向了他内心最脆弱的地方。

下午的时候,李明故意路过老板办公室,透过玻璃墙看到赵总正在和销售总监谈笑风生。

他想起去年年终会议时,自己提出的系统优化方案被赵总随口敷衍过去,而销售部门一个平平常常的季度总结却被大加赞赏。

李明没有敲门,转身离开了。

下班时间到了,办公室里的人陆陆续续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李明却坐在工位上,打开了微信通讯录。

一个一个地,他开始删除同事们的微信。

从最熟悉的技术部同事开始,小张、小王、老刘...一个都不留。然后是其他部门的同事,行政部的小李、财务部的张姐、人事部的王经理...

最后,他删除了老板赵总。

删除的那一刻,李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五年来第一次,他感觉自己可以真正地呼吸了。

他关上电脑,收拾好东西,走出了办公室。身后是依然嗡嗡作响的服务器,屏幕上各种数据依然在正常跳动,一切看起来都和往常一样。

但李明知道,从今晚开始,一切都将不同。

02

李明的技术能力在恒达科技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公司唯一的高级架构师,他负责着整个公司最核心的技术系统。



如果说恒达科技是一艘在商海中航行的大船,那么李明就是那个默默维护着引擎的机械师。

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全部运行在李明亲手搭建的架构上。从最初的单体应用,到后来的微服务架构,再到现在的云原生架构,每一次技术迭代都是李明一个人完成的。

他像一个孤独的守护者,在深夜的办公室里,面对着数十台服务器的指示灯,解决着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集群配置、网络拓扑、安全策略,每一个细节李明都了如指掌。公司所有系统的root密码、数据库管理员权限、云服务账户、安全证书...这些关键信息都存储在李明的脑海里,或者记录在他个人的加密文档中。

更重要的是,李明还负责着公司最核心的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系统。

每天深夜,当所有人都在家中安睡时,李明设计的自动化脚本会默默地将公司的关键数据备份到多个存储节点。这套备份系统的架构设计、恢复流程、监控机制,除了李明,没有第二个人完全掌握。

然而,这些看似枯燥的技术工作,在公司管理层眼中却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关心系统是如何保持稳定运行的,没有人注意到那些在凌晨两点自动执行的维护脚本,没有人意识到李明在周末紧急修复系统故障时付出的努力。

去年三季度,公司的客户管理系统出现了重大漏洞,黑客试图入侵公司数据库。是李明连续三个通宵,重新设计了整套安全架构,才避免了一场可能导致公司破产的数据泄露事故。但在季度总结会上,这个事件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反倒是销售部门一个普通的客户签约被大肆表扬。

上个月,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需要进行重大升级,涉及数据库迁移、服务重构、接口优化等多个技术难点。

李明花了整整两周时间,制定了详细的升级方案,包括风险评估、回滚策略、测试流程等。然而在技术评审会上,产品经理却将这套方案包装成了自己的创意,甚至在公司内刊上发表了署名文章。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李明的技术成果被他人冒领,他的创新想法被包装成别人的业绩,他的加班熬夜被视为理所当然。在公司的组织架构图上,李明的名字被放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职务描述是"技术支持"。

更让李明心寒的是,在一些关键的技术决策会议上,他经常被排除在外。

一次,公司准备引入一套新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会议讨论了整个上午,李明作为技术负责人却没有收到会议邀请。直到系统采购合同都快签署了,他才通过其他同事得知这个消息。



"这套系统和我们现有的架构不兼容,需要大量的定制开发工作。"李明找到产品总监反映问题。

"那就想办法兼容啊,技术问题不是你来解决的吗?"产品总监不耐烦地挥挥手,"反正合同都签了,你看着办吧。"

最后,李明又是一个人承担了这个本来可以避免的技术难题,花了三个月时间才勉强让新系统上线运行。

在恒达科技的五年里,李明就像一个隐形人。当系统正常运行时,没有人记得他的存在;当系统出现问题时,所有人都指望着他来解决。他是公司技术架构的真正核心,却被边缘化得彻彻底底。

直到那个开工红包事件,李明才真正意识到,在公司管理层眼中,自己或许连一个正常的员工都不如。

03

回到家中的李明感到了久违的平静。他泡了一壶茶,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望着窗外的夜景。城市的霓虹灯在黑暗中闪烁,但此刻的李明内心却格外宁静。

他拿起手机,看到屏幕上显示着几个未读消息,但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群聊信息。工作群里已经没有了他的身影,那些曾经让他感到压力的工作消息,现在与他无关了。

李明关闭了手机的工作模式,将所有与工作相关的通知都屏蔽了。这是五年来第一次,他可以真正地享受一个不被工作打扰的夜晚。

他早早地洗漱休息,躺在床上却并不急着入睡。这种放松的感觉太久违了,他想要好好品味一下。脑海中闪过这五年来的种种经历,那些深夜的加班、紧急的修复、被忽视的贡献...现在想来,仿佛都是别人的故事。

李明睡得很香,这是多年来第一次没有设置闹钟的夜晚。

第二天早上,他自然醒来,看了看时间,已经九点半了。按照以往的习惯,他早就应该到公司检查系统状态了。但今天,他选择了慢慢悠悠地准备早餐。

与此同时,恒达科技的办公室里,气氛开始变得有些微妙。

"奇怪,系统怎么这么慢?"小张皱着眉头盯着电脑屏幕,客户管理系统的响应时间明显比平时慢了很多。

"我这边也是,数据库查询老是超时。"小王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技术部的几个人开始排查问题,但都没有找到明显的原因。系统各项指标看起来都正常,但就是运行缓慢。

"李明哥今天怎么还没来?"小张看了看李明的空座位,"平时他都是最早到的。"

"可能路上堵车了吧。"小王随口回答,但心里也觉得有些奇怪。

上午十一点,问题开始变得严重了。公司的主要业务系统开始出现间歇性的连接失败,客服部门接到了几个客户的投诉电话。

"系统怎么回事?客户说他们的数据看不到了。"产品总监走到技术部,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

技术部的几个人面面相觑,这种大范围的系统异常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以往出现类似问题,都是李明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的。

"我们正在排查,可能是服务器负载过高。"小张硬着头皮回答。

"那就赶紧解决啊!客户都要投诉了!"产品总监转身离开,临走前又问了一句,"李明人呢?"

"他...今天好像请假了。"小王支支吾吾地回答。

但实际上,没有人知道李明今天为什么没来。他没有在群里请假,也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

下午两点,情况进一步恶化。数据库连接开始变得极其不稳定,系统时不时地出现错误页面。更糟糕的是,网络安全监控系统开始发出警报,显示有异常的访问模式。

"这个警报是什么意思?"小张指着屏幕上闪烁的红色警告问道。

但技术部没有人能够准确解释这些安全警报的含义。这套监控系统是李明自己开发的,警报规则、响应流程都只有他一个人清楚。



"先试着重启一下服务器吧。"有人提议。

"不行,这种大范围的问题不能随便重启,万一数据丢失怎么办?"小王担心地说。

他们陷入了两难境地。这些核心系统的维护操作,平时都是李明负责的,其他人虽然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但对于整个系统的架构和运维流程并不完全了解。

下午四点,危机开始全面爆发。客服部门的电话被客户投诉打爆了,销售部门无法正常查看客户信息,财务系统也开始出现异常。

"必须马上联系李明!"人事经理急匆匆地走进技术部,"这种情况必须他来处理。"

但当他们试图联系李明时,却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李明删除了所有同事的微信,电话也打不通。

04

傍晚时分,恒达科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灾难。

服务器集群开始出现大面积故障。最先崩溃的是客户数据服务器,紧接着是订单处理系统,然后是支付网关。整个公司的技术基础设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垮塌。

"所有客户数据都访问不了了!"客服部主管冲进总裁办公室,脸色苍白,"电话都快打爆了,客户说他们的订单信息全部消失了!"

赵总从座椅上站起来,脸色阴沉:"技术部在干什么?"

"他们...他们说搞不定,只有李明能解决这种级别的故障。"

"那李明人呢?"

"找不到,电话打不通,微信也联系不上。"

赵总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他当然知道李明在技术方面的重要性,但平时李明的存在感太低,以至于他几乎忘记了这个人对公司的关键作用。

晚上八点,支付系统彻底瘫痪。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司的在线业务完全停摆,客户无法下单,无法付款,甚至连基本的账户信息都无法查看。网站首页显示着令人绝望的"系统维护中"页面,但实际上技术部门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维护"。

"股价怎么样?"赵总焦急地问财务总监。

"已经开始跌了,跌幅超过5%,而且还在继续下滑。"财务总监的声音有些颤抖,"如果明天系统还修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更糟糕的是,一些科技媒体开始关注这次事故。《科技日报》的记者已经开始打听恒达科技的技术故障详情,准备发布相关报道。

"我们必须找到李明!"赵总在会议室里咆哮道,"动用一切资源,必须找到他!"

人事部门开始了疯狂的搜索行动。他们翻出了李明的人事档案,找到了他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信息。

但当他们拨打李明留下的紧急联系电话时,却发现那是他父母的号码,而老人家说李明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也不知道他现在的具体情况。



"去他家里找!"赵总下了死命令。

晚上十点,人事经理带着几个同事赶到了李明居住的小区。他们按响了门铃,但没有回应。透过窗户看进去,屋内一片漆黑。

"他会不会出差了?"有人猜测。

"不可能,这种时候他不可能出差。"人事经理的声音中透着绝望,"而且他没有在系统里提交出差申请。"

他们在楼下等了整整两个小时,但李明始终没有出现。

与此同时,恒达科技的技术危机开始被媒体广泛报道。《财经周刊》发布了题为"恒达科技遭遇史上最严重技术故障"的新闻,详细描述了系统瘫痪对客户和股价的影响。

社交媒体上,客户们开始愤怒地声讨恒达科技的技术服务。一些大客户甚至威胁要终止合作协议,转投竞争对手。

"我们必须发布公告,向客户道歉,承诺尽快修复系统。"公关部经理建议道。

"那修复时间怎么写?"赵总反问。

会议室里陷入了沉默。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李明,更没有人知道没有李明的情况下,这些系统能否得到修复。

午夜时分,恒达科技大楼里依然灯火通明。技术部门的所有人都在加班,试图找到解决方案。他们尝试了各种可能的修复方法,但都收效甚微。

这些系统太复杂了,架构设计、数据库优化、安全配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度的技术理解,而这些知识目前只存在于李明的脑海中。

"我们需要外援。"小张疲惫地说道,"联系其他技术公司,看看能不能找到能力相当的架构师。"

但即使是行业内最顶尖的技术专家,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系统架构,也需要大量时间来理解和熟悉。而恒达科技现在缺少的正是时间。

凌晨三点,第一批媒体报道正式发布。《科技前沿》的头条新闻标题触目惊心:"恒达科技系统全面崩溃,疑似关键技术人员离职"。

这条新闻很快在网上疯传,恒达科技的股价在早盘交易中暴跌15%。

05

新的一天开始了,但对恒达科技来说,这是噩梦的延续。

一大早,赵总就召集了公司所有高管开会。会议室里的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

"情况更新一下。"赵总的声音嘶哑,显然一夜未眠。

技术总监站起来,手中拿着厚厚的一摞报告:"截止到今晚凌晨三点,我们总共尝试了十七种不同的修复方案,但都没有成功。系统架构太复杂,涉及的技术栈和配置项太多,我们需要..."

"我不想听技术细节!"赵总打断了他,"我只想知道,什么时候能修好?"

技术总监咽了咽口水:"如果找不到李明,可能需要...几个月。"

"几个月?"财务总监几乎跳了起来,"股价已经跌了20%了!再这样下去,公司就完了!"

"那就继续找李明!"赵总一拍桌子,"全公司所有人,放下手头的工作,全力寻找李明!"

人事部门开始了更加疯狂的搜索行动。他们联系了李明的大学同学、前同事、房东、邻居,甚至是他经常去的餐厅老板。但所有人都说最近没有见过李明。

更令人绝望的是,他们发现李明不仅删除了同事们的微信,连自己的朋友圈都清空了,仿佛要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一样。

"会不会他已经离开这个城市了?"有人猜测。

"查他的银行卡和信用卡消费记录!"赵总下令道。

但银行方面表示,没有法院的调查令,他们无法提供客户的隐私信息。

上午十点,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几家重要客户已经正式发函,要求恒达科技对系统故障进行赔偿,否则将终止合作。



"我们的现金流本来就紧张,如果这些大客户都走了..."财务总监的话没有说完,但每个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中午时分,一个技术部的实习生突然想起了什么:"我记得李明哥的手机号!"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这个年轻人身上。

"我们试过了,他的手机一直关机。"人事经理说。

"不是,我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运营商定位他的位置啊。"实习生激动地说。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方法也行不通。运营商同样需要法院的调查令才能配合查询。

下午两点,公关部门发布了第二份声明,承认公司正在经历"技术挑战",并承诺会尽快恢复服务。但市场的反应更加恶劣,股价继续下跌。

就在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可以通过媒体发布寻人启事!"

"什么意思?"赵总问道。

"就像寻找走失儿童一样,在各大媒体平台发布寻找李明的启事,说公司遇到了紧急情况,急需他回来处理。"

这个想法听起来有些荒唐,但在绝望面前,任何可能的方法都值得尝试。

下午三点,恒达科技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条特殊的消息:

"寻人启事:李明,男,32岁,本公司技术架构师。如有人见到或知道其近况,请立即联系本公司。事关重大,必有重谢。联系电话:***"

这条微博很快就被网友们发现,并引起了热烈讨论。

"什么情况?公司发寻人启事找员工?"

"看来这个李明真的很重要啊。"

"该不会是因为这个人离职,所以系统才崩溃的吧?"

网友们的猜测很快就得到了证实。一些科技博主开始分析恒达科技的技术架构,指出这种大规模的系统故障很可能是因为核心技术人员的突然离职导致的。

"这就是过度依赖个人技术能力的后果。"一位知名的技术专家在微博上评论道,"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技术文档和知识传承机制,而不是让关键系统完全依赖某一个人。"

这条评论被转发了数万次,恒达科技的技术管理问题成为了行业讨论的焦点。

傍晚时分,奇迹并没有出现。尽管寻人启事传播很广,但依然没有人能够提供李明的有效信息。

更糟糕的是,一些恶意的网友开始恶作剧,拨打公司留下的联系电话,声称看到了李明,然后提供虚假信息。这让本就焦头烂额的恒达科技雪上加霜。

晚上八点,赵总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内心五味杂陈。他想不明白,一个平时毫无存在感的技术员工,怎么会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或许,我们真的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他在心里对自己说。

但现在后悔已经太晚了。随着每一分钟的流逝,公司的损失都在成倍增长。如果再找不到李明,恒达科技可能真的会面临破产的危险。

06

此时的李明正坐在家中的客厅里,手中端着一杯热茶,悠闲地看着电视新闻。

"据本台记者报道,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日股价大跌25%,创下近年来最大跌幅。据了解,该公司正在经历严重的技术危机..."

看到这里,李明嘴角露出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他拿起遥控器,换到了财经频道。

"恒达科技的系统故障已经持续了48小时,多家客户威胁终止合作。业内专家分析,这种大规模的技术故障很可能源于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

李明关掉了电视,起身走到窗前。楼下的街道依然繁忙,但他的心境却前所未有地平静。

这两天里,李明的手机几乎没有停过。各种陌生号码轮番轰炸,从早到晚响个不停。他知道这些电话都来自公司,但他一个都没有接。

起初,他还会看一眼来电显示,后来干脆将手机调成了静音模式。让它们响去吧,反正与他无关。

但李明并非毫无感触。实际上,看到公司陷入危机,他的内心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

最初是委屈。五年来的付出和贡献,换来的却是一个开工红包的故意遗漏。那种被无视、被边缘化的感受,像刀子一样割着他的心。

然后是愤怒。凭什么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管理层可以享受鲜花和掌声,而真正承担技术风险的自己却要被当作透明人?凭什么他们可以轻松地冒领自己的技术成果,然后在出现问题时又指望自己来收拾残局?

现在,愤怒逐渐转化为了一种冷静的掌控感。

李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你的价值不是由你的付出决定的,而是由别人对你的需要程度决定的。

过去的五年里,他一直在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却从未让别人真正意识到失去他会意味着什么。他太习惯于默默承担,太习惯于解决一切问题,以至于让所有人都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不同了。现在所有人都能清楚地看到,没有李明的恒达科技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种感觉很奇妙。李明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权力"。不是职务上的权力,不是管理上的权力,而是一种更根本的权力——被需要的权力。

他想起了一句话:"当你学会拒绝时,你就学会了如何获得别人的尊重。"

过去的李明从来不知道拒绝。加班?没问题。周末修复系统?没问题。承担额外的技术任务?没问题。但现在他明白了,这种永远不拒绝的态度,实际上是在贬低自己的价值。

手机又开始震动了,屏幕上显示着一个陌生的号码。李明看了一眼,没有接听。他知道这肯定又是公司的人用其他号码打来的。

他走到书房,打开了笔记本电脑。虽然不再关心公司的技术系统,但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他还是习惯性地浏览一些技术论坛和新闻网站。



令他意外的是,恒达科技的技术危机已经成为了整个IT行业的热门话题。各大技术论坛都在讨论这个事件,有些人甚至开始分析恒达科技的技术架构可能存在的问题。

"这就是单点故障的典型案例。"一个技术博主写道,"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应该完全依赖于某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看到这些评论,李明既感到讽刺,又感到一丝满足。讽刺的是,这些"专家"现在才开始讨论技术架构的问题,但在过去五年里,当他试图推广最佳实践、建立文档体系时,却没有得到任何支持。满足的是,至少现在有人开始认识到他的工作的重要性了。

李明关上电脑,回到客厅。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关于职场关系的访谈节目,嘉宾是一位知名的职场专家。

"很多员工都有一个误区,"专家说道,"他们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足够有价值,就一定会得到应有的认可。但实际上,价值是需要被看见的,是需要主动展示的。"

李明点了点头。这位专家说得对。过去的他太低调了,太习惯于在幕后默默工作。他从来不会主动邀请功劳,不会在会议上表现自己,甚至不会为自己争取应有的职位和薪酬。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全公司、全行业都知道了李明的存在和价值。虽然这种"展示"的方式有些极端,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手机再次响起,这次李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号码——是他的大学同学王磊的。

李明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了电话。

"老李!你还好吗?"王磊的声音透着关切,"我在新闻上看到恒达科技的报道了,知道他们在找你。"

"我很好。"李明平静地回答。

"到底发生了什么?你们公司的系统怎么会..."

"没什么,就是一些工作上的问题。"李明不想详细解释。

"老李,我觉得你应该回去处理一下。毕竟在一个公司工作了这么久,而且现在事情闹得这么大..."

"为什么我应该回去?"李明反问道,"是他们需要我,不是我需要他们。"

王磊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你变了,老李。以前的你不是这样的。"

"是的,我变了。"李明坦然承认,"我终于学会了为自己着想。"

挂断电话后,李明继续他的"隐居"生活。他不知道公司的危机还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但他确定的是,从现在开始,他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而不是被别人的期望所绑架。

这就是权力的觉醒——不再是被动地承受,而是主动地选择。

07

深夜十一点,李明正准备休息,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他看了一眼屏幕,又是一个陌生号码。从昨天开始,这样的电话就没有断过。最开始他还会好奇地看看是谁打来的,但现在已经完全麻木了。

李明按掉了电话,继续准备睡觉。

但几分钟后,手机又响了,这次是另一个陌生号码。

他又按掉了。

然后又一个,再一个...

李明皱起了眉头。虽然这两天一直有骚扰电话,但从来没有如此密集过。他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十一点半了,是谁会在这个时间点如此疯狂地拨打电话?

第七个电话响起时,李明终于忍不住接了起来。

"喂?"

"李明!李明!你终于接电话了!"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焦急的女声,听起来是公司人事部的王经理。

"我是人事部的小王,李明,你现在在哪里?公司出大事了,你必须马上回来!"

李明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平静地说:"我知道公司的情况。但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什么叫跟你有什么关系?!"王经理的声音几乎是尖叫,"整个系统都瘫痪了!客户的数据全都访问不了!公司快要破产了!只有你能修好这些系统!"

"那又怎样?"李明的语气依然平静得令人发冷,"公司平时不是觉得我无关紧要吗?现在怎么又需要我了?"

"李明,我知道公司以前可能有些地方做得不对,但是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整个公司几千号人,都指望着你..."

李明直接挂断了电话。

但电话很快又响了起来,这次是另一个号码。

他没有接,但铃声刚停,又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

李明意识到,公司的人正在用不同的号码轮番轰炸他的电话。他们显然动员了所有能动员的资源,要确保他无法忽视这些电话。

每隔两三分钟,就有一个新的号码打进来。有些是公司员工的个人手机,有些是他们借来的朋友的手机,甚至还有一些明显是网络电话号码。

李明尝试关机,但一想到明天可能还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就放弃了这个想法。他调成静音模式,将手机放在一边,任由它震动。

但这种持续的震动让他无法安心休息。每隔几分钟,屏幕就会亮一次,显示又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

午夜十二点半,李明终于忍不住了,起身下床准备去厕所。



就在他经过书桌的时候,手机屏幕再次亮起,白色的光芒照亮了书桌的一角。在这微弱的光线下,李明的目光无意中扫过了桌面。

然后,他看到了那个东西。

一个黑色的U盘,静静地躺在书桌的一摞文件旁边。

李明的身体瞬间僵硬了。他慢慢转过头,仔细看向那个U盘,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黑色U盘,没有任何特殊的标识,但李明认得它。他太认得它了。

李明的手开始颤抖。他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拿起了那个U盘。金属外壳冰凉的触感让他彻底清醒了过来。

"不...这不可能..."他的声音在颤抖,"我明明已经..."

突然,李明想起了什么,脸色变得煞白如纸。他颤抖着手握住U盘,大脑中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